第五期“博士母校行”榜样引领成长系列活动成功举办

       2025年10月24日上午,图书馆主办的第五期“博士母校行——榜样引领成长”系列活动在南湖书屋顺利举行。活动特邀我校英语翻译系2009届优秀校友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罗茹博士重返母校,以“重回母校,感恩起点”为主题,与师生分享了从本科到博士十余年的求学经历与心路历程,呈现了一场真挚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交流。

感恩起点:语言是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
       “母校予我星辰大海,一生温暖皆源于此;青春与知识在此相遇, 感谢我逐梦的底气;砖瓦藏回忆,师恩润心田,感恩母校,是我成长的摇篮。罗茹博士首先深情回顾了在母校的本科岁月,特别感谢了晋丹、李瑛瑛、江杰等老师当年的悉心指导。她指出,扎实的英语功底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本科阶段,她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,并考取CATTI口译三级证书,为后续学术研究和跨领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她强调:“学好语言,考取相关证书,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都是在为未来铺路。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,更是理解多元文化、探索自我发展的关键桥梁。”

漫漫长路:在坚持与迭代中成长
       从英语翻译跨界到文艺与传媒,罗茹博士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她坦言,“不吃学习的苦,就会吃生活的苦”,求学过程是一场持续的“自我迭代”。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期间,她以“背不到就读”的毅力,坚持每日晨读,逐步消化艰深理论。她特别强调了“可操作性的执行力”与“强大内核”的重要性,并鼓励同学们:“学习并不总是充满快乐,但要相信坚持的力量。不要轻易否定自己,每一次坚持,都是在刷新经历与简历。”

跨界融合:外语学子的多元可能与内核建设
      作为外语专业的毕业生,罗茹博士结合自身从语言学习到文艺理论、再到人文艺术教育的跨界经历,阐释了外语学子在跨学科发展中的独特优势。她认为,语言能力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,更是拓展思维、深化文化理解的基石。她鼓励学弟学妹勇于走出舒适区,以外语为基础,融合人文、传媒等多学科视野,开拓更广阔的发展路径。


诚挚寄语:专注内核,清晰规划勇敢前行
      在互动环节,同学们围绕跨学科考研、时间管理、心态调整等问题踊跃提问,罗茹博士逐一给予务实而具体的建议:“找一个学习伙伴,互相督促”“摒除杂念,专注自身成长”“善于调节,学习状态不佳时可以选择实践或体育锻炼”“用好身边资源,多向师哥师姐请教,少走弯路”。她强调,清晰的规划与稳定的内心同等重要,唯有内核坚定,方能在学术与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、看得更清。她勉励在场学子:“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。珍惜在校时光,勇敢尝试,不断探索,你们终将走向更远的风景。”


罗茹博士简介
      我校原英语翻译系2009届优秀毕业生,201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,2022年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取得文艺与传媒专业博士学位,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。现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,发表CSSCI、EI等高水平期刊论文10余篇;主持了3项市厅级项目,并主研1项省部级项目,是四川省文艺评论会及四川省认知语言学会成员。


供稿 张仪萍
供图 胡琳羚
审核 邓 浩